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快消 > 新消費 > 正文

中泰紅牛之爭波瀾不斷,其他功能型飲料“坐收漁翁之利”?

2024-01-02 18:01:21大公快消 作者:孫麗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7年過后,中泰紅牛之爭仍在繼續(xù)。

  2023年11月,天絲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絲公司”)作為原告,再次起訴了華彬集團旗下中國紅牛相關生產銷售公司,此次案件涉及被告公司包括北京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杭州紅牛飲料有限公司、浙江匯德隆食品有限公司、紅牛維他命飲料(江蘇)有限公司,案由依然是“侵害商標糾紛權”。

  距離上次天絲公司與華彬子公司一起出現在公眾面前,只過去了七八個月左右。

  “李逵”與“李鬼”
  紅牛商標究竟屬于誰?


  公開資料顯示,泰籍華人許書標是最早研制出紅牛配方的人,它也被稱為泰國“飲料大王”。1962年,他在曼谷老城區(qū)創(chuàng)立一家醫(yī)藥工廠,名為TC制藥廠。1966年,其工廠推出一款“滋補性飲料”。至此,“紅牛”正式誕生。

  在投入市場不到兩年后,“紅牛”就成長為泰國最熱賣的功能型飲料,并迅速覆蓋到東南亞、歐洲等市場。于2009年,《福布斯》雜志就寫明許書標為泰國首富。到了2011年,許書標以50億美元的身價拿下《福布斯》泰國富豪榜第二名。

  在此之后,許書標看上了中國市場,然而初期紅牛在產品配方和商標注冊方面本土化阻力很大。但在1984年,嚴彬在泰國成立了泰國華彬國際集團,主要經營物業(yè)、旅游、國際貿易等業(yè)務,逐漸成為當地華僑中非常有實力的企業(yè)。這也讓許書標看到了嚴彬的能力。

  在嚴彬的牽頭下,1995年,泰國天絲、嚴彬主導設立的泰國紅牛、中國食品工業(yè)總公司、深圳中浩集團四方成立了合資公司中國紅牛,由后者全權負責紅牛在內地的銷售和運營。

  這一年,中國紅牛首次亮相央視春晚,一句“紅牛來到中國”讓更多中國消費者認識。2012年,嚴彬就以500億元的個人財富成為了胡潤百富榜第四位。到了2014年,中國紅牛年銷售額就突破了200億元。

  但是,于2016年10月,天絲公司向中國紅牛發(fā)起商標侵權訴訟,理由是在雙方約定的授權到期后,中國紅牛生產銷售紅牛飲料屬于商標侵權,要求中國紅牛停止使用“紅牛”品牌。

  按照中國紅牛方面的說法,在1995年,中泰雙方開始合作的時候曾簽訂了一份“50年協(xié)議書”。按照協(xié)議,只有中國紅牛有權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紅牛飲料,其他方在獲得書面許可或同意前均不得銷售。第七條則注明,協(xié)議有效期五十年。
  然而,這份“50年協(xié)議書”是否有效成為中泰紅牛之爭最焦灼的關鍵點。

  根據中國經濟網此前報道,2018年10月31日,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下稱“泰國紅牛”)、英特生物制藥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英特生物”)發(fā)布《聯(lián)合聲明》,聲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下稱“貿仲”)裁決確認本公司的經營期限為20年。

  對此,中國紅牛于2018年11月1日發(fā)布聲明稱,《聯(lián)合聲明》中關于仲裁庭“裁決確認本公司經營期限為20年”的表述與仲裁裁決內容完全不符,系故意誤導公眾,誤導政府部門,混淆視聽。

  于2019年11月2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中國紅牛要求法院確認中國紅牛對17個“紅牛系列商標”享有的所有者合法權益等訴訟請求。隨后,中國紅牛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

  但是,隨著最高法落槌,終審判決紅牛商標歸屬于泰國天絲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也就是說,中國紅牛和華彬集團將不能再使用紅牛商標,而天絲公司今后可能會依靠紅牛的市場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占據市場。

  不過,在2022年即將過去的時候,中泰紅牛之爭迎來重大進展。2022年12月29日晚間,中國紅牛發(fā)布聲明稱,收到廣東省深圳前海合作區(qū)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9)粵0391民初725號),支持其全部訴訟請求:1995年11月10日合資四方簽訂的50年《協(xié)議書》有法律效力。

  這就意味著,只有中國紅牛有權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紅牛飲料。未經書面同意或許可,泰國天絲不得在中國境內生產或承包給其它公司生產或銷售紅牛飲料同類產品。

  在此之后,中泰紅牛“大戰(zhàn)”開始趨于平靜。然而,2023年4月,“中國紅牛被禁止生產銷售”、“中國紅牛稱被禁止生產銷售系謠言”等話題登上多個網絡平臺熱搜。

  華彬多家子公司接到“罰單”

  彼時,大公快消在查詢后看到,京東、天貓平臺已經下架了華彬集團生產的“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

  針對紅牛被禁止生產銷售等情況,華彬方面公開回應稱,這些虛假信息和不實言論,企圖混淆視聽、誤導大眾,已經嚴重構成對中國紅牛的名譽侵犯,對于造謠引流、惡意抹黑等違法行為,中國紅牛將及時取證,堅決依法追究責任。

  不過,上述話題似乎并非空穴來風。就在2023年4月,一則有關華彬紅牛的判決書在公開平臺流傳。據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報道,2023年4月18日,天絲公司收到一份最新的判決書。

  判決書顯示,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吉林高院”)就天絲公司針對紅牛維他命飲料(湖北)有限公司、北京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北京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以下簡稱“華彬三被告”,均由華彬集團全資控股)侵害紅牛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做出一審判決(【2016】吉民初34號):華彬三被告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并判決華彬三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紅牛”字樣的企業(yè)名稱,同時判決華彬三被告連帶賠償原告天絲公司經濟損失3000萬元。

  吉林高院表示,經審查,查明最高院于2020年12月21日做出終審決,明確了天絲公司對紅牛系列商標享有注冊商標專用權。經過商標局備案的多份《商標許可合同》表明天絲公司對合資公司的商標許可期限至2016年10月6日止。在商標許可使用期限屆滿后,未經商標授權人天絲公司的許可,紅牛維他命公司無權繼續(xù)使用涉案紅牛系列商標。

  吉林高院認定,華彬三被告共同實施了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紤]侵權行為持續(xù)時間長、結合歷史原因、雙方合作背景等因素,吉林高院確定由華彬三被告共同賠償天絲公司因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的經濟損失3000萬元。

  與此同時,吉林高院就紅牛維他命飲料(湖北)有限公司起訴天絲公司確認不侵害知識產權糾紛一案也作出了民事裁定書(【2016】吉民初34號之四),駁回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湖北)有限公司的起訴請求。

  事實上,在天絲公司與中國紅牛雙方進入漫長的訴訟戰(zhàn)期間,華彬旗下公司曾被判罰上億資金。

  據消費日報網報道,2021年12月31日,浙江省高院對華彬江蘇工廠及銷售公司下達了一個判罰1億元的“罰單”。法院一審認定,華彬江蘇工廠在生產的紅牛飲料外包裝上依然使用紅牛商標標識,北京紅牛、杭州紅牛依然銷售紅牛維他命功能飲料,江蘇工廠在生產廠區(qū)顯著位置使用紅牛商標圖形的行為,均構成對天絲公司紅牛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判決華彬三被告賠償天絲公司經濟損失1億元。

  2022年5月,華彬集團再次迎來另外一個過億“罰單“。廣州天河區(qū)法院對華彬集團旗下廣東紅牛、珠海紅牛、廣州紅牛等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華彬上述三家公司停止侵權、賠償天絲公司2.19億元,并變更紅牛商號。自此,華彬集團收到去侵權判罰金額已累計超過3億。

  面對超2億的判罰結果,華彬集團以合資公司之名當天在其官微平臺發(fā)布了一則聲明稱將提起上訴,并提及“深圳前海法院以及深圳國際仲裁院的50年協(xié)議才是關鍵,應是天河法院及其他商標侵權訴訟案件審理的前案。”

  而此次天河法院的判決書里關于這兩起案件卻有著和華彬截然相反的描述,天河法院認為“深圳國際仲裁院受理的涉及‘紅牛’商標權屬問題的仲裁案、以及廣東省深圳前海合作區(qū)人民法院受理的五十年協(xié)議等案件的審理結果,對本案審理均不具有約束力。”

  上海英科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高級合伙人郭艷萍律師接受大公快消采訪時表示:“天絲與華彬有關紅牛的案子在全國打了很多,主要針對紅牛系列商標侵權發(fā)生的爭議”。她進一步表示,由于商標所有者是天絲,華彬沒有商標授權許可使用,所以紅牛系列商標就涉及到損失賠償問題。

  盡管在這幾年間華彬喝天絲公司經歷了最高人民法院、吉林高院等合計人民法院的一系列判決,但華彬和天絲的紅牛商標糾紛依然沒有走向大結局。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一個經營期限已屆滿、營業(yè)執(zhí)照已失效的合資公司,至今還在四處發(fā)起訴訟?

  華彬集團“腹背受敵”

  據了解,華彬快消旗下共有紅牛、唯他可可、戰(zhàn)馬、VOSS。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戰(zhàn)馬。據悉,2016年,在華彬深陷紅牛之爭的時刻,集團選擇推出400毫升PET裝戰(zhàn)馬功能飲料。彼時,有業(yè)內人士稱,戰(zhàn)馬口感和華彬紅牛相差無幾。當時,市場上有不少聲音稱華彬快消會用戰(zhàn)馬全面代替華彬紅牛,從而實現不再受制于人。

  2017年年末,華彬再次推出罐裝紅色戰(zhàn)馬,2018年3月開始全面鋪貨。從其推廣、鋪貨等動作來看,華彬似乎也是想通過戰(zhàn)馬來尋求第二個業(yè)績增長點。但事與愿違,華彬的資源傾斜并沒讓戰(zhàn)馬“成長起來”。

  公開數據顯示,華彬曾于2018年披露,戰(zhàn)馬的年銷售總額8.3億元;2019年,戰(zhàn)馬銷售額達到13.3億元。到了2020上半年,由于疫情影響,華彬快消板塊產品銷售額合計約141.09億元,整體下降了4.7%。其中紅牛銷售133.93億元,戰(zhàn)馬銷售7.16億元,果倍爽、唯他可可和芙絲水三個新品銷售額合計約2.2億元。雖然業(yè)績有所下降,但仍完成了集團年初制定的全年任務約6成。

  另從2021上半年銷售數據來看,華彬快消品銷售總額為134億,其中紅牛的銷售額為127億元。也就是說,戰(zhàn)馬及其他品牌銷售額大約為7億元。此外,根據華彬集團披露信息,2021年紅牛飲料銷售額為218億元,該業(yè)務占據了集團90%以上的現金流。

  反觀華彬兩外兩大產品唯他可可和VOSS,其產品表現力也并不樂觀,更不能為現在的集團提供強有力的業(yè)績支撐。到了最近兩年,華彬甚至不再公布戰(zhàn)馬的具體銷量。

  對于華彬來說,雖然自2016年開始中泰紅牛商標戰(zhàn)一直都在持續(xù),但紅牛仍然是其業(yè)績主要支柱。據中國飲料工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中國紅牛累計銷售超400億罐、累計銷售額1800多億元。

  在“外有強敵、內無良將”的情況下,華彬想要短期內“再造一個紅牛”的想法似乎是“天方夜譚”。

  與此同時,功能型能量飲料再也不是“紅牛”這單一產品的天下了。根據歐睿數據,2021年我國功能飲料行業(yè)規(guī)模為537.34億元,同比增長9.97%,近10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高達17.59%,是軟飲子行業(yè)中復合增速第二高的品類,僅次于基數更低更為小眾的RTD咖啡品類。

  根據歐睿國際預測,我國能量飲料行業(yè)銷售規(guī)模未來5年零售額CAGR預計為7.19%,行業(yè)仍有望以高于軟飲行業(yè)平均的增速發(fā)展,2026年預計規(guī)模達760億元,較當前537億的市場有近40%的增量空間。

  面對與日俱增的市場需求和市場藍海,不少資本爭相布局這一賽道,比如達利集團推出了“樂虎”,另外還有娃哈哈的激活、農夫山泉的尖叫、脈動、東鵬特飲、佳得樂、寶礦力水特等。

  不過,在眾多能量飲料中,東鵬特飲似乎是較為特殊的存在。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紅牛逐漸打開中國市場的時候,“渴了喝紅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紅牛”的廣告語在可謂是家喻戶曉。但隨著商標糾紛戰(zhàn)的開始,東鵬特飲直接打出“累了困了,東鵬特飲”的口號,頂著“紅牛低配版”的稱號實現了彎道超車。

  2017-2021年,東鵬飲料的營收從28億元增長至70億元,CAGR達25%;歸母凈利潤從3億元增長至12億元,CAGR近42%。到了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85.05億元,同比增長21.89%;歸母凈利潤14.41億元,同比增長20.75%。

  方正證券2022年10月發(fā)布的研報指出,東鵬飲料的品牌和渠道護城河持續(xù)拓寬,可以借助紅牛商標紛爭的天時,憑借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強產品順利復刻廣東市場的成功單品運作經驗,實現全國化。

  另從2023年上半年從尼爾森IQ的數據來看,中國能量飲料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2.44%。在行業(yè)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東鵬飲料無論是銷量還是利潤都在高速增長。2023年上半年,東鵬特飲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中銷售量占比由2022年末的36.70%提升至40.86%,排名保持第一;銷售額占比由2022年末的26.62%提升至29.06%,排名維持第二。

  面對眾多如此強勁的對手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功能型飲料市場,華彬的紅牛還能“跑多久”呢?
責任編輯:王杰
大公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