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大公園 > 正文

?如是我見/臨《千字文》\尹 畫

2025-01-13 05:02:03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臨《千字文》。\作者供圖

  智永《楷書千字文》,是大多數書友都會臨摹的經典碑帖之一。

  我最初接觸此帖,并不知智永是誰。網絡上查詢,方知他本姓王,后做了和尚,云游至浙江永欣寺,住了整三十年,人稱“永禪師”。在永欣寺期間,日日雞鳴而起,磨上一大盤墨,臨摹王羲之的字帖,從未間斷。而他和王羲之竟還是直系親屬,為王羲之之七世孫。借用當今流行語,即“書七代”,真可謂:家學淵源。

  關于智永和尚練字之狂,有則傳聞。相傳他寫廢了很多筆頭,足足裝滿十大竹簏。后來,他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個深坑,把筆頭埋在地下,砌成墳塚,稱之為“退筆塚”。這則傳聞是真是假,我不清楚。但智永和尚的字好看卻是真的,想來寫廢了很多筆頭并非訛傳。

  《千字文》,同《三字經》《百家姓》并列為古代三大蒙學經典教材。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為了教育皇室子女學習漢字和書法,命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出一千個不重復的字,根據韻腳編纂而成一篇文,每四字一句,總共兩百五十句,內容涉及天文、地理、農業(yè)、政治、文化、哲學、歷史等等,這就是素有“華夏文明小史”之譽的《千字文》。趙孟頫、文征明、懷素、宋徽宗都曾抄寫過《千字文》。智永和尚自己,就用楷書及草書抄寫了八百份《真草千字文》(“真”指的就是楷書字體),送給江東諸寺同行。如今流傳“一萬小時定律”,即“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以智永和尚一篇文抄八百份的勤奮,他能成為一代書家也是必然。

  數九寒天,我喜歡坐在陽臺的書桌前習字,沐浴著溫暖的冬陽,此時便能收獲到一種古典的負暄之樂。我每天抄寫兩小時,大約兩百字,總共花五天時間,將全篇文抄送完畢。長長一卷,徐徐展開,足有六七米長,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臨寫《千字文》,讓我充分了解到智永楷書的魅力。他的筆畫起止提按清晰,富有明顯的虛實變化,對習字者練習入筆很有幫助?!肚ё治摹肪嘟褚延幸磺Ф嗄辏芏嘧脂F在已不大使用。每當抄到不認識的生僻字,我就圈出來,之后查閱網絡,搞清楚它們的讀音以及釋義。每天再讀幾頁《千字文譯注》,如此,既上了書法課,也補了古文課,可謂一舉多得。

  更有趣的是,我還跟著《千字文》去尋味了。《千字文》第八句“果珍李柰,菜重芥薑”,意思是說水果里最珍貴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如今水果品種繁多,李柰能否繼續(xù)保持珍貴之位,恐怕見仁見智。然而我的關注點不在此,我關注的是:柰子是什么水果?我沒吃過。它長什么樣?味道如何?

  好奇心驅使網購一單,是福建古田高山上的油青柰,形似小桃子。收到時硬硬的,咬一口,又酸又澀,當即放下。過一會兒,不忍浪費,繼續(xù)吃它。神奇的是,竟然不覺酸也不覺澀了。很快吃完一只,口感清爽,屬于有余味的水果,果核長得也極像桃子。三九吃柰,我哪里能夠想到習字還有這樣的延伸樂趣呢。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