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教育 > 嬰幼兒 > 正文

讀懂孩子 讀懂教師 ——記第四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總決賽學前教育組彭鄧天儀

2024-03-06 15:10:27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劉盾 蔣穎妍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準備好手中的調味料,我們一起來做一鍋媽媽們都愛喝的湯!”在彭鄧天儀的循循善誘下,孩子們圍成一圈,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調節(jié)搖動沙錘的速度,興奮得手舞足蹈。

這是第四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總決賽上精彩生動的展示片段。經過說課、綜合素質答辯、教學活動等環(huán)節(jié)的層層選拔,深圳市南山區(qū)首地幼教集團香山里幼兒園教師鄧天,摘得學前教育組的桂冠。

站在領獎臺上,鄧天手捧獎杯,從容地分享獲獎感言。誰承想,這樣一位收獲榮譽不斷的專家型教師,在她從教的第一年,曾萌生了轉行的想法。“那時我?guī)У氖切“嗟男律?,每天就?lsquo;打仗’一樣。每日步數沒有下過2萬。”回想起當初的情形,鄧天深深地感慨初入行時的艱辛。

在主班教師以及園所團隊的支持和引導下,鄧天逐漸從“水土不服”的狀態(tài)中調整過來。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規(guī)律,她著手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逐步形成系統(tǒng)的教育理念。“幼兒園的教育一定要明確對象性問題,幼兒是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等方式,來獲取直接經驗進行學習的。”鄧天說。

緊緊圍繞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鄧天因材施教,深耕音樂教學領域。“小班孩子對于速度快慢、音量大小、高音與低音的把握是比較敏感的。”她闡釋道。

在“神奇的媽媽”小班音樂活動中,鄧天就把味覺這一感官體驗,和音樂這類抽象的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她將常見的幼兒樂器沙錘比作調味料,引導孩子跟隨音樂速度的變化奏樂器,模擬為湯加調味料的生活場景。別出心裁的教學設計,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和發(fā)展特點,又在快樂的游戲中建立起孩子關于聽覺、動覺和味覺的通感。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分為健康、藝術、社會等五大領域,促進幼兒身心全方位健康發(fā)展。鄧天發(fā)現,相對藝術領域而言,社會領域中人格塑造以及人際交往的教育,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

學會分享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孩子們可以學會分享,但前提是要采取符合他們認知規(guī)律的生活化方式。”鄧天說。為此,她提議開展“玩具交換日”等班級活動,讓孩子們把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進行互換。在交換的過程中,孩子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分享能帶來體驗更多玩具這一好處。真實的滿足感,能支持他們由內而外地建立起分享這種親社會行為。“老師在讀懂孩子的基礎上,再去施加教育影響,這樣對于孩子來說是最能夠促進或者支持他進一步發(fā)展的。”鄧天儀表示。

在學前教育的道路上,鄧天不斷開拓求索,潛心育人。從扎根幼兒課堂的一線教師,到授人以漁的幼師培育者,隨著身份的轉變,鄧天儀的目光也從孩子們天真爛漫的臉龐,聚焦到初出茅廬的新手教師上。

“我在參與年輕教師培養(yǎng)后,驚訝地發(fā)現,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教育的內核都是相似的,我們也要‘讀懂老師’。”鄧天堅信,受教者自身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是教育最好的出發(fā)點。開展培訓之前,她會提前了解培訓對象的已有經驗、真實困惑和學習風格,“跟幼兒一樣,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此,鄧天針對不同教師,提出了差異化的培養(yǎng)目標,將“做中學”“玩中學”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師培訓課堂,充分調動年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老師,不是僅僅專注于培訓課程對其專業(yè)能力產生的直接效果,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他們持續(xù)學習的動力和對自身專業(yè)領域的探索興趣。”鄧天說。

陪伴孩子走過五彩繽紛的童年,是萬千幼兒教師默默耕耘的真實寫照。秉持著熱愛,鄧天儀在幼教行業(yè)堅持了14年。如今,鄧天教過的第一批孩子已經升入高中,每年假期,不少孩子都會回去看望她。“我記得有個孩子,當他能夠獨立搭乘公共交通時,他自己乘車來看望我。”每每提起孩子,鄧天總是笑意滿滿。“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未來我會在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菁袄蠋?,就是惠及孩子,我有責任深耕我的專業(yè),把職業(yè)干成事業(yè)。”鄧天堅定地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盾 通訊員 蔣穎妍)

作者:劉盾 蔣穎妍

責任編輯:jiaoyu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