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愛上戲曲
扈洺碩。(受訪者供圖)
這次采訪的三位“小梅花”,有一個明顯的共同特點——因為喜歡,所以熱愛。
以一曲二胡獨奏《迎春》拿下“小梅花”的扈洺碩,是我們的第一個采訪對象,地點是他的家里。
扈洺碩出身于戲曲世家,爸爸扈曉波和媽媽吳桂云均是國家一級演員,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扈洺碩強大的戲曲基因。吳桂云說,孩子從小模仿能力就特別強。“《鐘馗》那部戲里面不是有扳腿的三起三落嗎?你一說扳腿,他一下子就扳上去了;1周歲左右剛會走,爸爸一邊鏘鏘呔呔鏘鏘呔呔,一邊轉圈逗他,他就跟在后面,念快了快走,慢了慢走,像模像樣的,很有節(jié)奏感。”
見到劉梓汐的時候,她正在練功。她以《鳳還巢》中的程雪娥一角斬獲“小梅花”,是這次獲獎選手中最小的一個。劉梓汐的媽媽馬建營是河北省京劇院的女武旦,老師梁維玲是國家一級演員。劉梓汐兩歲左右的時候,馬建營送給她一個小音箱,里面拷貝了梁維玲的錄音,沒想到她一聽就喜歡上了,還跟著學會了很多唱段。一臉稚氣的劉梓汐則說,喜歡戲曲一是“好聽”,二是“扮上戲非常漂亮”,所以即使練戲再苦也不會哭,“一哭臉就花了,不好看”。
與扈洺碩和劉梓汐不同,憑借《白蛇傳》中的白素貞一角獲得“小梅花”的陳妍熙,并非來自戲曲世家,喜歡戲曲純屬偶然。在她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劉艷玲帶她去看河北電視臺少兒春晚的錄制,到了戲曲節(jié)目時,其他的孩子因為戲曲咿咿呀呀不像歌曲節(jié)奏那么上口,都有點坐不住,可是在小妍熙的眼中,戲曲的妝容、服裝、頭飾都漂亮極了,趕緊讓媽媽用手機錄下來,回家后反復看反復聽,并且跟媽媽說要學唱戲。起初,媽媽并沒有在意,畢竟小孩子心血來潮是常有的事,直到2019年3月,也就是妍熙五年級下半學期時,她依然癡迷戲曲,媽媽才下定決心讓她跟著國家一級演員武健蓉老師開始了真正的戲曲之路。
正常來說,陳妍熙這個年齡學戲有些晚了,但武老師發(fā)現(xiàn)她的嗓子寬度、亮度、高度,不是一般同年齡段孩子所能達到的,稍加指點便找到了小嗓發(fā)音部位,這也讓劉艷玲和陳妍熙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
全省預選順利晉級
劉梓汐說,練戲再苦也不會哭,“一哭臉就花了,不好看”。(受訪者供圖)
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創(chuàng)辦于1997年,由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辦,各省市戲劇家協(xié)會協(xié)辦,旨在培養(yǎng)廣大少年兒童對傳統(tǒng)藝術的興趣與愛好,每年參加的人數(shù)在1萬人左右。今年更是首次不分劇目不分類別混合在一起競爭,突圍的難度更大。
參加河北賽區(qū)比賽時,盡管扈洺碩此前參加過多次演出,稱得上“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依然有些緊張,直到上場之前還問媽媽“我能拿到前十名嗎”,媽媽的回答是“不知道,只管發(fā)揮自己的正常水平”。吳桂云說:“這個孩子心理素質很好,不怯場,人越多越能發(fā)揮。他好像是倒數(shù)第三個還是第四個出場,表現(xiàn)特別好,最后所有項目排在第二名,器樂組第一名。”
劉梓汐是媽媽口中的“人來瘋”,一說上舞臺就非常興奮,河北賽區(qū)比賽的前一天晚上,她直到凌晨兩點才入睡。第二天到了現(xiàn)場,她擔心表演時嗓子狀態(tài)不佳,就大喊了幾聲開嗓,同時緩解緊張的情緒。“她的抽簽不太理想,最后一個出場?;陫y就在旁邊等著上場,大約等了半個小時吧,都有點犯困了。到了舞臺上一開口,鼻涕都流下來了。我估算了一下分數(shù),大約能進前八名,最終是第四名。”馬建營說道。
陳妍熙學戲時間不長,完全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參賽。但她的發(fā)揮非常出色,順利從河北賽區(qū)晉級,拿到參加全國“小梅花”比賽的資格,遠遠超出了預期,媽媽說:“重在參與,經(jīng)歷便是成長。”
夢想終于照進現(xiàn)實
陳妍熙。(受訪者供圖)
從河北賽區(qū)突圍之后,三名小選手再接再厲,一舉拿下了象征著中國少兒戲曲最高榮譽的“小梅花”獎。
本身就是“梅花獎”得主的吳桂云,得知孩子拿到“小梅花”之后,比自己獲獎還要興奮。扈曉波開玩笑地問孩子:“咱們家都是戲曲工作者,我支持你媽媽拿了‘大梅花’,支持你拿了‘小梅花’,敢情就我什么都沒得到,怎么補償呢?”扈洺碩回答:“誰說你沒有,你可是二度梅啊。”
而劉梓汐拿到“小梅花”,多少出乎馬建營的意料,她說:“開始就是讓她去體驗一下,根本沒有想到得獎。‘梅花獎’是戲劇演員的最高追求,我沒能拿到‘梅花獎’留下了遺憾,這次孩子拿到‘小梅花’,我特別激動特別開心,也算是圓了自己的心愿吧。”老師梁維玲說:“這個成績很不容易。這個經(jīng)歷對她的成長很有幫助。”
陳妍熙參加完全國“小梅花”比賽后,一直盼著懸念揭曉的時刻。某天傍晚,她在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公眾號刊登的審核結果中,仔仔細細尋找自己的名字,當“陳妍熙”三個字出現(xiàn)在眼前時,她激動得直接從椅子上跳了起來,所有的汗水終歸沒有白流,夢想終于照進現(xiàn)實。
未來發(fā)展順其自然
雖然孩子們拿到了“小梅花”,有了很高的起點,而且學戲的環(huán)境也不錯,但家長并無刻意要求孩子未來走專業(yè)的道路。
吳桂云說:“我和愛人都是唱河北梆子的,男生特別吃虧,因為調門更高,而且十三四歲的時候容易倒嗓,沒嗓子還唱什么?我們給他選了二胡,因為它百搭,什么劇種都可以,路子相對寬一些。”扈曉波則表示,現(xiàn)在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尚早,家長只需要把握好方向,別跑偏就行,“可以把戲曲當成愛好,豐富自己的人生。”
正在讀九年級的陳妍熙,暫時把重心轉到了學業(yè)上面。戲曲成了學習之余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不管有多么不高興的事情,聽段戲,唱幾句,心情立馬就好了”。劉艷玲說,無論孩子走不走戲曲專業(yè),只要她喜歡就鼓勵她去做。
馬建營倒是希望孩子在戲曲的道路上繼續(xù)走下去,“女大十八變嘛,不知道她將來會是什么樣,比如身材太高或者太矮都不行。但既然有了這么好的平臺和起點,希望她至少可以堅持學到上大學。我不會替她作決定,等她長大之后,讓她自己選擇。”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