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一句“萬順書場你再想想辦法開......”然后再無任何聲息,一句沒有說完的叮囑,牢牢地鐫刻在唐建文的心中。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冀東段派評書”代表性傳承人唐建文出身于曲藝世家,他從青絲到白發(fā),為曲藝事業(yè)奉獻大半生,用一顆初心堅守、傳承唐山的曲藝文化。
1979年唐建文由河北軍區(qū)獨立師宣傳隊退伍,分配到唐山園林局工作,2004年至2012年間曾任唐山市鳳凰山公園主任。2016年4月在唐建文退休之際,將珍藏和征集八年之久的有關(guān)鳳凰山130年歷史的老照片和其他文史資料,在鳳凰山公園文化藝術(shù)中心舉辦了《鳳凰山百年話滄桑》文史圖片展,在當時可謂是觀眾如潮,盛況空前。特別是在山頂乾隆、道光、光緒及民國年間那五塊石碑上的文字恢復方面填補了全市空白,成為目前內(nèi)容最完整的版本。還編著《有故事的鳳凰山公園》一書,該書成為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的重要交流文獻,為研究鳳凰山乃至唐山市發(fā)展史積累了寶貴的資料,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
唐建文的母親段少舫曾是一位評書、鼓書表演藝術(shù)家,解放初期就在唐山走紅。然而,正處于藝術(shù)巔峰的的她,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被砸成重傷,從此她退居幕后,開辦萬順書場。各地名家相繼來此演出,唐山的老觀眾又有了聽書的場所,小小的書館一度出現(xiàn)了難得一見的熱鬧景象。但好景不長,母親住院了,病得很重,萬順書場不得不暫停運營。在她彌留之際的最后一句叮囑成為日后重修再建萬順書場的強大動力。自2018年10月開始,唐建文利用母親遺留下的300多平米的房產(chǎn),放棄了高額的租金收入,重開萬順書場。他不以盈利為目的,肩負著曲藝文化傳承的重任,逆行而上。為了堅守唐山市僅有的這塊曲藝陣地,他說服了老伴兒和家人賣掉了自家一套房產(chǎn),陸續(xù)投資近百萬元對萬順書場進行了擴建裝修和設(shè)備購置,面積由原來的30多平米擴大到了現(xiàn)在的300多平米,舞臺燈光音響等設(shè)備一應俱全。唐山曲藝演員老中青少四世同臺每周在此演出,退役軍人、殘疾人、少年兒童一律免費入場,每年公益演出、公益培訓要進行近百場。2022年,唐建文自掏腰包在萬順書場增設(shè)了河北省首家以曲藝為主題的《曲藝史話說唐山》展覽。利用祖上家傳的極具代表性的曲藝老物件、老照片、各類曲藝伴奏樂器、作品、手稿及名人手札為展品,有些物品已傳承五代達120余年,具有珍貴的藝術(shù)價值和收藏價值。該展覽展出了唐山曲藝200余年的發(fā)展史,讓廣大觀眾在觀看曲藝節(jié)目的同時,領(lǐng)略到唐山曲藝文化的厚重和淵源,從而使唐山曲藝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如今萬順書場被評定為河北省“燕趙老字號”和“河北省曲藝人才工程培訓基地”,不但具備演出和培訓功能,也為我國北方曲藝藝術(shù)的研究和探討積累了大量的曲藝資料,為唐山市打造了一塊傳承曲藝的文化寶地。有人問唐建文靠什么來支撐這個產(chǎn)業(yè),他的回答是:“我們靠的是這一眾敢于堅持的群體,靠的是對曲藝文化的自信。再艱難的事,只要有人做,就會有光明的未來。”(王昊)